著名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他的《愤怒的葡萄》一书中提到这样一句话:
“我看了发的传单,说在那里(加利福尼亚)可以找到好多的工作,工资也很高。我在报纸上看到他们希望大家都去摘葡萄、摘橙子、摘桃子。这些都是很好的工作呀,汤姆,摘桃子什么的。就算是他们不让你吃,你有时候还是可以偷偷拿一个烂了的小桃子吧。而且在树底下工作多好呀,在树荫里工作。可我还是害怕。会有这么好的事吗?我不太相信。只怕不会有这么好。“
而碰巧的是,最近在读由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玛雅.安吉洛撰写的《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同样提到类似的一句话:
一个圣诞节的早上,贝利和我收到了爸爸妈妈寄来的礼物。他们住在一个叫做加利福尼亚的地方,但并不住在一起。从别人口中我们得知,加利福尼亚是一个天堂一般的地方,生活在那里的人有吃不完的橙子和享受不尽的阳光……
很好奇,为什么同时提到加利福尼亚?随翻阅一些文献后,了解到在上世纪30年代,也就是1930年前后,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斯坦贝克描述在大萧条背景下乔德一家从俄克拉荷马州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梦想,前往加利福尼亚讨生,而这一路经历了离别,背叛,友情,谎言…让人印象深刻,而又发人深思的故事。
同样的,安吉洛也生活在这个时代,白人们因为大萧条失去了工作,放下了尊严,四处逃亡,流浪…而作为黑人的她们秉承阿妈教导的“无浪费则不匮乏”,在那个年代依然活出了自己“尊严”。
虽然两位作者在书中表达的意向不同,但借助大萧条这条暗线,烘托了主题,也是精妙啊。